台東水利會關山大圳小水力發電廠預計今年可完成開發。(農委會提供)
2018-05-02 18:23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配合「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農委會鼓勵農田水利會發展小水力發電,初步選定27處潛力場址,提供電力業者評估合作開發,總預估裝置容量達5000瓩以上。農委會今(2)日公布27處有小水力發電發展潛力的圳路,所在地包括新竹縣、台中市以及屏東縣各1處;南投縣、雲林縣以及花蓮縣各2處;高雄市3處、台南市4處、台東縣11處。其中以雲林縣林內鄉南岸聯絡渠道的2處圳路,預估可裝置土城區 新北指油壓容量達1880瓩和1600瓩為最多,其他多為100瓩以下。農田水利處副處長陳衍源表示,圳路是否有發展潛力的評估依據,主要是看高低落差,加上水流的流速和流量。另外也預計推動2處具代表性示範場址,將在7月底完成初步評估。農委會表示,此類小水力發電的裝置容量雖較小(約1000瓩以下),但較易興建,且一次性投入經費不大,土城區 外約舒壓推廣性較佳,因此以「在地發電、在地使用」為發展方向,所產生電力先以自用為主,如供應農田水利會的水利設施所需用電、鄰近道路路燈照明供電或鄰近農田農業設施(如溫室等)所需用電等。農委會強調,農田水利會圳路設置小水力發電廠或微水力發電機組,都以不影響圳路灌溉排水功能,且不破壞環境生態為前提。目前農田水利會已興建5座發電廠,每年發電量約9442萬度,年售電金額約1.72億元。最早是1986年臺中農田水利會即運用后里圳幹線3.6公尺水頭落差,設置后里圳低落差示範電廠,每年發電量度數約62萬度;嘉南農田水利會自2002年起也運用圳路特性,陸續設置烏山頭電廠、西口電廠及八田電廠;而台東農田水利會也設置卑南小水力發電廠。農委會目前在台東縣海端鄉關山圳,也利用卑南溪引入關山圳的穩定水量及高低落差大的極佳條件進行發電,預計今年與民間業者合作完成開發,規劃設置1組水輪機,裝置容量為0.8MW(800瓩),以每年發電時數6000小時計算,估計1年可發電480萬度,約可供1200多戶家庭民生用電需求?
台北 松山 外約按摩C01C1B26CFB81F94